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

   
休闲农业发展规划

         城市急剧扩张,环境逐渐恶化,快节奏生活方式等导致人们回归乡土田园的心理越来越重,乡村通达性的改善、 闲暇时间的增加、农民获取经济效益的动力等因素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。 广大农民支持和接受休闲农业,带动维护和管理旅游景观,积极发展旅游基础设施,提供多种旅游有利条件,协助外来旅客更好地体验农村乡情乡貌。乡(镇)休闲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。 Lane.B(1994)对乡村旅游地域、 旅游活动本身、 规模、 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及类型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本质进行了界定。MikeWoodS(2000)认为,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地区所从事的所有旅游活动,以实现对乡村自然、 人文的感知、 体验,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。赖恩(BernardLane,1994)提出了界定乡村旅游的五元素:位
于乡村地区;具有广阔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活动;小规模经营企业;社会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;旅游类型多样。对乡村旅游的概念,学者们虽未达成一致,但都认为乡村性(Rurality)是旅游者的重要基础。

1 新田县骥村镇休闲农业的现状

        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骥村镇位于县城西北部,距县城 8公里,东南与本县龙泉镇相邻,西北与本县冷水井乡、 宁远县、祁阳县交界,地势北高南低,三面环山,全镇总面积 87.7 平方公里,181 个村民小组,人口 21000 人。 地势北高南低,山地、 水利资 源十 分丰 富 ,有 山 林 9600 亩 ,水 田 7047 亩 ,中 型 水 库 1座,小一型水库 3 座,地下水资料丰富,溶岩 3 处。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 69%,古树木林立。骥村镇休闲农业起步较晚,目前处于初期。特别是近年来,深入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精神,立足县委、 政府 “打造硒锶品牌、 走高端之路、 建养生之地” 的目标。90 年代以来,立足实际,着力培育农村支柱产业,走休闲农业发展之路,境内长达 4 公里的由溶岩形成的秀丽多姿
         多彩的 “黄公洞” ;全县面积最大,辽阔 壮 观、 一 马平 川 ,面积达 4000 多亩的 “桐木洞” ;碧波荡漾、 清凌凌绿油油的 “肥源水库” ;桃花、 梨花、 李花盛开时令人刻骨铭心、 如 诗如 画的 “花
海” ,使骥村镇成为了理想的避暑、 度假、 休闲圣地。正在建设中的胡家小游园、 园林式的集中供水工程,都将为骥村镇的休闲农业开发带来新的亮点。2012 年骥村镇休闲农业以优质水果基地、 蔬菜基地为主,接待的游客基本上是本市内居民,约占全县休闲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;为农民增收10000 余元,实 现了 经济 效 益、 社 会效 益、 生态 效益 的 协调 发展。

2 新田县骥村镇休闲农业的发展优势

2.1 形成了十大支柱产业

         全镇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,重点突出烟果林开发、生猪品改、 特色养殖等工作,已培育了十大支柱产业,即以肥源、 林家源、 肥溪源村为龙头的林地基地;以杨家、 黄公塘、 李家山、 黄栗山村为龙头的蔬菜基地;以乌下村、 李家山、 麻子塘为龙头的果业基地;以桐木洞、 砠 坪为龙头的优质水稻基地;
         以万家鹅业为龙头的家鹅养殖基地;以上槎、 星子坪、 下槎村为龙头的特色养殖基地;以流芳桥村为龙头的牲猪养殖基地;以陆家、 胡家、 杨家、 小岭、 黄公塘、 上槎为 龙 头的 烤烟 基 地;以星子坪、 桐木洞为龙头的育苗基地;以上槎、 李家山、 杨家、陆家为龙头的优质油茶基地等。
2.2 花的海洋
         骥村镇共有水果 10000 余亩,以桃、 李、 梨、 枇杷、 柑桔、 板栗为主。油菜面积 1500 余亩,春暖花开时节,油菜黄花满地,粉红桃花,纯白梨花遍山,已成为了市内外较有名气的花海,是永州市乃至周边城市最大的水果基地。
2.3 烟稻的基地
         全镇共有烤烟 1500 亩,烟稻轮作,7 月前种植烤烟,7~10月种植水稻。集中连片种植在桐木洞,春天,烤烟郁郁葱葱,秋天,随风飘拂的稻浪金黄惹人爱。
2.4 垂钓的圣地
         全镇共有中型水库一座,大小山塘 300 余口。野生鱼肉质鲜嫩,夏天清凉的水让人忘却夏的炎热。

3 未来发展的方向

         至 2012 年 底,全 县共 有 农庄 10 家,同 时 ,以混 合开 发 的休闲农业为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方向。 古树参天,未完全开发的溶洞、 小游园都是休闲好去处。 新田县骥村镇是革命烈士曾令均、 曾令铨的家乡,是全县的德育教育基地。

4 结语

        
骥村镇休闲农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,就要由单一的观光功能拓宽为观光、 休闲、 娱乐、 度假、 体验、 学 习、 健 康 等综 合功能为一体的向高品位、 高层次、 多功能方向发展的现代休闲农业。 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增加农民收入。

上一篇:武汉市综合交通产业体系规划

下一篇:中机院见解:江苏产业园区的通用航空之路

在线咨询 400-666-8495